top of page
neuropathy  numbness, weakness, .jpg

常見的周邊神經病變(上)

楊智超醫師

copy right ®©™

什麼是週邊神經病變

 

週邊神經病變俗稱末梢神經病變。我們人體幾乎遍佈著神經,這些神經就好像綿密複雜的電線一般,傳導著各種訊號。從我們的腦幹及脊髓分出來的神經就稱為周邊神經。神經產生病變時,神經就無法正常地傳遞訊號,或是產生不正常的訊號,症狀因此而生。當掌管感覺的神經出問題時,可能就會出現麻木、刺痛、感覺遲鈍等現象;當掌管肌肉運動的神經出問題時,肌肉就會無力,日子久了肌肉也可能會萎縮;當掌管自律神經系統的神經出問題時,可能會出現皮膚乾燥或溼熱、排汗困難、姿勢性低血壓、性無能、大小便機能失調等現象。所以說週邊神經病變的症狀實在是包羅萬象,需要神經科醫師仔細鑑別才能對症下藥。以下我們會介紹一些門診常見的周邊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有幾種不同的型態,末端對稱性的多發性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一種,症狀通常是從腳指出現,之後慢慢的往上竄。患者會出現感覺減退或感覺異常。當感覺的異常到達小腿中段,手指的症狀也會開始出現。感覺減退可包含對冷熱及痛覺的不敏感,震動及位置的感覺也會減退。感覺異常則會出現不同的症狀,如麻、刺、痛、燒、蟲爬等。病程較久後會出現腳部肌肉萎縮及肌力減退的現象。病況的逐步進展會造成足部的潰瘍或關節的病變。另一種型態則是糖尿病引起之自主神經病變。症狀包括像站起來便頭昏眼花甚至昏倒,以及便秘、腹瀉、性無能、排尿困難及流汗較少等。

另外可能出現的則是一些單一或局部的神經病變。這些局部病變通常在年紀較大的患者出現,例如出現動眼神經病變引起複視及眼皮下垂,顏面神經病變引起臉歪嘴斜,大腿的麻痛無力或肋間疼痛也可能出現。較常出現的壓迫性神經病變包括像正中神經或尺神經壓迫。

有一部分的病人則以某一型的受損為主,比較粗的神經受損的患者會抱怨走路不穩,位置或感覺變差,如比較纖細的神經受損為主,患者會出現自發性的疼痛或感覺異常,其實糖尿病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有許多種,燒、刺、麻、鑽、緊等感覺都可能出現,有時被單的覆蓋或衣服的碰觸都會引起不適或疼痛的感覺,約有二成的患者疼痛是最大的問題,甚至很難治療。對痛的感覺較不敏感則較不易察覺傷口。

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原則如下:良好的血糖控制、足部照顧、神經痛的藥物。一般來說服用維它命或所謂改善末稍循環的用藥通常效果不彰,一般的止痛藥也不易奏效,通常較常使用的藥物包括抗憂鬱藥物及抗癲癇藥。這些藥物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使用比較能避免副作用並有效改善症狀。

 

顏面神經麻痺

 

神經科門診也經常會碰到顏面神經麻痺的病人,這些病人常被這突如其來的症狀嚇壞了 。 由於症狀常是「臉歪嘴斜」,病人常會憂心忡忡。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貝爾氏麻痺」。此病在發病初期的進展是很快速的,通常在兩天內顏面神經麻痺的程度會達到頂點,而在發病前,常有類似感冒、腹瀉等病毒感染的症狀。   

病人臉部有時會有麻的或是僵硬的感覺。因為眼瞼無法閉合,也會出現流淚的現象。如果神經病變更廣泛病人會發覺有聲音聲響過大或舌尖味覺減低的現象。通常臉部肌肉的影響都極為廣泛,但約四成病人影響是局部的。病因方面,有些學者認為是自體免疫失調引起的。另外一部份病人可能是因為局部血液循環不良、靜脈栓塞或多發性顱神經病變的一部份等等。雖然原因並不十分清楚,但大約百分之八十到八十五的病人能完全恢復,其他的病人可能留下一些後遺症或完全不恢復。恢復的時間,大部份需要數星期之久甚至要拖到半年。如果患病後三個月還未見改善的話,那麼恢復就不樂觀了。一般來說年紀較大,有高血壓、糖尿病及一開始就完全麻痺的病人,恢復較不理想。有些恢復不完全的病人會出現顏面肌的不自主運動或痙攣的現象,有時 還有所謂「鱷魚流淚」的現象,那就是在吃東西時會流下淚來。 造成這些後遺症的原因在於神經復原的過程中產生「搭錯線」的現象。   

在治療上有時不必給藥也會自己好起來。一般在發病初期,可用短期的口服類固醇,其他的輔助療法包括使用人工淚液,晚上用膠布貼住眼睛來避免曝露性角膜炎。若是真的無法復原影響美觀或角膜則可以請整型外科醫師幫忙。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個症狀,在神經科門診常有病人自認為或被診斷為患有此症而來求診。其實坐骨神經痛只是一種症狀,必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許多。 坐骨神經是下肢一條很大的神經,它由第四、第五腰神經及前三條薦神經匯集而成, 經過我們的臀部,大腿後側,而在膝關節的後方分成腓總神經及脛神經。所謂坐骨神經痛,指的就是一種順著坐骨神經走向傳導而下的痛,通常由下背部或臀部沿大腿後部而下,有時會傳到小腿。

坐骨神經痛的最常見的原因是神經根病變。神經根指的是指神經從脊髓分出來的源頭處,大部分的坐骨神經痛是神經根的病變。最常出問題是第五腰椎及第一薦椎神經根。因為椎間盤突出、 腰椎退化症、脊椎管狹窄、腫瘤等原因受到壓迫而產生症狀。 神經根的病變除疼痛外,會伴隨麻木、肌力減退,下肢肌腱反射降低等現象,必須靠有經驗的神經科醫師檢查出來。要較明確知道原因核磁共振檢查還是最佳工具。有些病人被認定為骨剌或椎間盤突出,而一直做牽引,其實無法改善。其次在骨盆中,坐骨神經可能因為腫瘤壓迫或是骨折而受到傷害,另外就是臀部注射時也可能損傷神經。而坐骨神經會經過一塊叫梨狀肌的肌肉,有時也會受到這塊肌肉的壓迫,稱為梨狀肌症候群。有些人習慣把皮夾放在後面的褲袋,在坐下時也可能擠壓到臀部肌肉進而影響到神經。比較瘦的人或是突然體重減輕比較多的人,因為臀部的脂肪較薄,在久坐後也可能造成坐骨神經的壓迫。其實有一大部分懷疑自己有坐骨神經痛的病人,疼痛起源於臀部的肌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臀小肌及臀中肌的肌膜疼痛。這些肌肉可能引為跌跤、過度的運動或跑跳、走遠路、長久站立而激發起的一些痛點,這些痛點所造成的一些牽引痛,十分類似坐骨神經痛。觸壓這些痛點時,就會引發劇烈的疼痛,並使這些牽引痛更清楚的顯現出來。這群病人也常被當做神經的壓迫而做了腰部牽引,而效果不彰。

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這麼多,而神經科醫師就是要做這種追「根」(神經根)究「 底」(臀部)的工作,也唯有正確的診斷才能根據病因採用適切的治療方法。大部分椎間盤突出所引起的坐骨神經痛是不需要開刀的,復健治療及藥物的使用是可以先使用的,但如果超過兩個月療效不佳,那就要看突出的位置及程度,與神經外科醫師討論手術的必要性。總之,該做的檢查還是要做,疼痛的治療也不是吃止痛藥而已,千萬不要花了冤枉錢,開了冤枉刀。

bottom of page